影片聚焦铁原阻击战。1951年5月,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3军刚刚结束了持续一个月的作战,就受命进驻铁原战场,正面对抗“联合国军”4个师。志愿军将士们浴血奋战,终于把敌军打上了谈判桌。
为了完成任务,63军189师的战士化整为零,把自己变成一根钉子,牢牢钉在阵地上。
既讲好了战术,也讲好了感情,围绕李想一家串起来的故事,不禁感慨,这才是兰晓龙的战与祀啊!这部把志愿军的各种战术表现得太好了,符合历史,震撼人心!铁原阻击战需要大银幕的展现,希望更多人了解铁原阻击战!
在电影中给我们介绍了的灵活战术包括蔡长元的“钉子战术”、李想的“稻草人战术”、以退为进、声东击西、火烧连营、水淹七军,没有在电影中出现的还有比如三朵金花战术,这些都是在朝鲜战场上根据战斗态势和美军特性现场“发明”的技战术。而我军最传统常规的“三三制”也在影片中处处体现。但是在朝鲜战场三三制衍生出了更残酷的变种:一队上去,打光了才上后一队,巴祖卡打坦克时孙醒拉住杨三弟的那一下就是最直观的体现。
李想和他的一营从来没有把“和阵地共存亡”宣之于口,但是从闻花儿时他环视战士们的眼神里、从意识到阵地只剩自己一人时果断开始联线做炸药的动作中,我们都看到了。
营阵地上,身为营教导员的李想(朱一龙 饰)立下“一步也不会再退”的誓言,死守阵地。
炮火连天中,李默尹(辛柏青 饰)一家三口在战场上团聚,一把钥匙,一顿战壕中的团圆饭,让这个因战争分离的小家更为亲密。
为了给新中国造出更好的武器,归国军工专家吴本正(朱亚文 饰)在张孝恒(欧豪 饰)的保护下进入战场。身为警卫员的张孝恒坚信,守住了吴本正,就是守住了祖国的未来。
孙醒(陈飞宇 饰)、杨三弟(张宥浩 饰)也纷纷来到铁原。63军全体将士一起,在铁原战场上筑成了一道冲不破的“铁长城”!
很难想象,为什么非要一个移民美国的、全家过美式生活的导演(有个短视频,陈凯歌要陈飞宇从美国回来给陈红惊喜,叫陈飞宇阿瑟),能准确领会志愿军的精神?
陈凯歌的《志愿军》本质上讲的是找回自我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的故事。
三连的孙醒是找回自我——因为三连的人差不多都牺牲了,他崩溃了,后来找回了自我。
三连的杨传玉也是找回自我,并且是通过孙醒的找回自我来激发自己找回自我。
除了以孙醒为主线的三连兄弟情加找回自我,还有以李家三口为支线的家庭感情以及自我实现。
李父的定位很迷幻,他既可以拿着冲锋枪战斗在第一线,又可以跟彭总一起开军事会议,并且从小兵到各级军官都认识他。
李家兄妹的感情线也很迷幻,从两人刚见面,既然是失散多年,没有感情基础,正常情况下,双方都该有点尴尬吧,怎么就能说出你是不是不喜欢我——这种类似男女之情的撒娇式的话?
两部电影完全看不出什么信仰,战斗基本靠哥们义气——口号是“同生共死”。不光是基层士兵是哥们义气型的,连上层军官也是。
如果说以往的主旋律片过于主旋律,角色牺牲前会喊“为了新中国”“打倒帝国主义”等口号,那么,现在的主旋律片名义上是主旋律,其实非常反主旋律。不仅这样的台词一句不留,甚至,过于凸显个人情绪。包括长津湖里胡军饰演的那个角色,最后一句话是“疼”。
长津湖加志愿军,一共四部电影,加起来不如李延年几集电视剧的质量。 整体的人物塑造,并非“党指挥枪”的信仰支撑,而是靠个人英雄主义、哥们义气、亲情羁绊支撑的个人或小团体信念。这么简单的东西,管电影的都看不出来吗?
当前的主旋律电影处于一种矫枉过正的阶段,为了结合商业化和主旋律,往往找一些香港导演、大陆非体制内导演,结果,这些人在商业性上确实做得还不错,尤其是香港导演的几次尝试,包括徐克、林超贤等,但是,尝试之后,要在尝试的基础上分析,哪些地方做得好,哪些地方有问题,不是把主旋律电影商业化之后,就一条路走到黑,越来越商业化,越来越去主旋律化。
主旋律一定是错的吗?主旋律一定是反市场的吗?
主旋律只是一种精神内核,并不是固定的、死板的表现形式。在一些人物的塑造以及台词的调整上就可以体现主旋律,该商业化的剧情,该故事性的剧情,你按正常的电影逻辑去做就行了,跟主旋律是并不冲突的。
但是,现在呢,基本上都在追求所谓的“人性”,去二元对立、非此即彼地去除党性、国家性、集体性。
个人英雄主义可以是《战狼》那样的电影,但个人英雄主义不应该是《长津湖》《志愿军》这样的电影。超级英雄可以有,抗美援朝中,中国出现很多超级英雄一样的人物,胡修道、邱少云、黄继光、杨根思、赵宝桐、孙占元等。
超级英雄是存在的,但超级英雄是因为信仰而存在的。超级英雄可以有个人感情,但是,在讲述英雄故事的同时,去除其信仰基础,只讲感情故事,那超级英雄何以成为超级英雄?
美国队长、钢铁侠那只是漫画,真正的英雄如果只有个人感情,那可能难以成为英雄。只有配合坚定的信念和信仰,英雄才有更合理的产生逻辑。如果说以往的电影过于强调信仰加成,导致很多观众产生抵触,那么,现在的电影则过于去除信仰加成,导致电影和人物的底层逻辑都出现了问题。
《长津湖》和《志愿军》如果是美国电影,或者只是架空的科幻电影、异世界战争电影,那这么讲述故事、刻画人物,就一点问题都没有。但是,基于抗美援朝,基于中国人民解放军,这样的讲述和刻画方式,就是有问题的。
所以,在陈凯歌的这部电影中,他的儿子,是被着重刻画的底层人物或者基层士兵的代表——是一个可以因为战争患上战争失忆症的人。是一个在上一部中因为“同生共死”以及给“三连留下火种”只有自己活下来而崩溃的人。
太美国化的刻画了。
因为没有信仰的底色,在抗美援朝战争中,装备处于绝对劣势的中国军队,是没有任何胜利的希望的——这在战争开始前,几乎是全世界大多数甚至中国大部分知识分子和权势人物的看法。
一个可笑的现状是,很多人羞于谈信仰,耻于谈信仰,怯于谈信仰,相反,乐于谈吃喝玩乐。
谈吃喝玩乐没错,但是对于信仰的避而不谈甚至避之唯恐不及,是因为什么呢?
因为,在某些人心中,信仰=被洗脑。
所以,只要自己不谈信仰,自己就等于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。
无信仰,则无志愿军。无信仰,则无主旋律。
这个道理,陈凯歌以及跟他一样加入外国国籍的导演是再也想不明白了吧?——或者,想明白但也不会认同吧?
正因为如此,陈凯歌看不到信仰的力量,所以,时时刻刻处处,都在体现个人的感情。也就不奇怪为什么会有在两军对峙的战场上,出现给敌军唱歌的情节——我没有去调查这件事有没有实际发生,但是,从以往的电影中没有看到,从b站看了那么多相关视频也没有人提到过,那这个情节大概率是杜撰的。
很离谱。 不是说不可以煽情,但不能没有逻辑的煽情。 因为没有舍生忘死的信仰做支撑,所以,陈凯歌所理解的战士,就必须以另一种精神去支撑敢于牺牲敢于战斗的勇气,于是,只能要么以兄弟情,要么以朋友义,要么以自我实现。
电影中不乏“同生共死”或“我欠你一条命”或“全都找回来”或“打回去(指老家)——这段真的很迷幻,为什么在朝鲜打仗,要喊着自己家乡然后喊打回去?”等过于强调个人之间的恩义、感情的台词,而没有“为了祖国和人民”这样的台词?
有那么多老兵的采访视频,有那么多以往的经典电影,有那么多回忆录,就都看不到吗?
以陈凯歌为代表的西方导演,应该退出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制作阵容了。
1、问:《志愿军:存亡之战》什么时候上映时间?
答:这部影片的上映时间是 2025-01-21 15:32:48
2、问:《志愿军:存亡之战》中国大陆 在哪个电视台播出?
答:《志愿军:存亡之战》目前只有网上如:爱奇艺、腾讯、优酷、等播出、没有在电视台播。
3、问:《志愿军:存亡之战》演员表
答:《志愿军:存亡之战》是由 陈凯歌 执导,陈飞宇,郭晓东,韩东君,赫子铭,贾冰,李乃文,李卓阳,聂远,欧豪,任重,唐曾,王挺,王砚辉,王阳,吴京,肖央,辛柏青,张宥浩,张子枫,朱亚文,朱一龙 领衔主演的剧情、历史、战争、剧情片。该剧于2025-01-21 在腾讯、爱奇艺、优酷、天汇影视等平台同步播出。
4、问:哪个平台可以免费看《志愿军:存亡之战》全集
答:免vip在线观看地址: https://m.jshbgs.com/7/buvo.php
5、问:手机版免费在线点播《志愿军:存亡之战》有哪些网站?
答:百度视频、
6、问:《志愿军:存亡之战》评价怎么样?
豆瓣电影网友:《志愿军:存亡之战》不仅有欢笑,还有温情,它教会了我们珍惜友谊和关爱他人。陈凯歌导演通过细腻的导演手法和情感表达,将观众引入故事的深处,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弦。陈飞宇,郭晓东,韩东君,赫子铭,贾冰,李乃文,李卓阳,聂远,欧豪,任重,唐曾,王挺,王砚辉,王阳,吴京,肖央,辛柏青,张宥浩,张子枫,朱亚文,朱一龙在电影中的角色展现了温柔和坚强,她的表演令人动容。这部电影的音乐和配乐选择恰到好处,为整个故事增添了许多情感和氛围。每一首歌曲都与情节紧密相连,引发观众内心的共鸣。音乐成为了电影情感的载体,令人陶醉其中。